后毛店村文化礼堂:串起一村“十八姓”
后毛店村位于后宅街道东北一公里处,是一个建于北宋年间,距今已有800余年历史的文化名村。
商城大道和城北路自南往北从后毛店村东西两侧擦肩而过,这一区域将是我市和后宅街道重要的文化事业发展方向,地理位置十分优越。因此,在对后毛店村文化礼堂的规划上,后宅街道一开始就舍得投入,按照标杆的标准予以打造,使之成为城北区域一道靓丽的风景。
如今,总占地达6000余平方米的后毛店村文化礼堂,作为村民活动中心的“升级版”,给该村面貌和村民生活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节庆的舞姿和闲适的挥毫泼墨,营造了农民业余生活欢乐的氛围;文化长廊的人文典故,唤起农民对礼仪和道德的向往;村史馆的建成,构筑起家园记忆的人文苍穹……
后毛店村文化礼堂自2014年建成以来,已举办各种文体、教育、展览活动数十场次,在吸引当地村民参与的同时,也给全市文化礼堂的建设和管理,带来了示范作用。
历史厚重,留下众多古建
后毛店村有近400户千余人,其中毛姓和周姓各有400余人,另有余、朱、胡、楼等16个姓氏的人在此繁衍生息。
历史上,从北宋咸平年间就有记载,后毛店村东北凤尾塘(现黄泥塘)边,是浦江、下田、苏界等地到义乌城的交通要道,石板铺路四通八达。显要的地理位置,人来人往的热闹,开阔了后毛店人的视野,成就了后毛店人一颗包容的心,吸引不同姓氏的人来此定居;显要的地理位置,又让后毛店人很早就走出去,或为官,或从商,成就一番事业后,荣归故里,置办田产。如今的后毛店村依然有不下于10处明清时期留下的厅堂楼阁。据《嘉庆县志》记载,义乌宗祠,以位于后毛店村西侧的周千八扶州刺史(勇)公祠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宏大。该祠堂始建于崇祯十四年(1641),前后共三进,因年久失修,在1964年坍塌殆尽。
所以,作为一个文化名村,后毛店村最不缺的就是宗祠厅堂,但缘何还要在村南择址新建一个文化礼堂?后毛店村党支部书记周速华说,村里原有的祠堂或老厅,尽管大部分已经过改造或翻新,但都归各宗族所有,而且辅房基本上也都有其族人世代居住。如果要使文化礼堂的功能更加完备,并且产权真正归全村“十八姓”所有,最好的办法就是择址新建。
如今,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后毛店村大力兴办农村新文化事业,使文化礼堂真正成了全村十八姓村民重要的活动场所。
民心凝聚,实现华丽转身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后毛店村文化礼堂是一个小小的综合体,涵盖村务办公室、老年活动中心、便民服务中心、社区卫生服务站、农家书屋、电子阅览室、居家养老中心、标准篮球场、网球场、演艺舞台、健身步行道等,是村民办事、学习、健身和娱乐的重要场所。
文化礼堂管理员毛协松说:“我们的文化礼堂,不光有文化,还有服务。维权、调解、技能培训、书画交流、卫生服务等,样样俱全。比如说居家养老中心,就真正起到了敬老助困的作用,常年在这里用餐的老人就有50余人。”
有了文化礼堂,村民办事更顺畅了,民心也更凝聚了。据周速华称,近两年,村民空前团结,利用这一有利时机,村里做了一些“高难度”的动作,包括对全村土地进行重新整理和分配,彻底改变了新人没土地,过世的人却占着土地分享收益的状况。此举难度之大,工作量之巨,难以想象,但十分有利于村集体资产的盘活和后续开发使用。
据介绍,通过上级扶持和盘活村集体资产,后毛店村在建设文化礼堂过程中,村集体经济也获得了长足发展,从最初亏空数十万元,到现在尚有数百万盈余,后毛店村实现了华丽转身。
文明传承,打造精神家园
以文化礼堂为载体,大力宣传传统文化,传颂村里先贤的美德故事,通过树立典型的身边人、身边事,通过“身边事教身边人”活动,后毛店村传承了优秀的村庄文明。
另外,在群众“凑热闹,图自在”基础上,后毛店村把思想引导与文化娱乐活动有机结合,通过开展文体活动、文化展陈、文化交流、文化娱乐等活动引领群众价值观的转变,使文化礼堂真正成为对群众有凝聚力、向心力、归属感的精神家园。
1962年出生的周淮山,曾任中国知识产权报专利周刊主任、中国驰名商标杂志主编、人民日报《信息导刊》副主编。他自幼在后毛店长大,当听说村里要在礼堂开辟反映村史的文化长廊,便自告奋勇担当起收集和编撰史料的任务,前后耗时半年有余。
从周淮山收集的史料中看,后毛店村的每一座祠堂楼阁,都是承载励志故事的文化礼堂,鞭策着后人奋勇前行;后毛店先贤的每一个历史传说,则告诫着后人要济困扶贫,与人为善。
1946年前后,毛祥致从外地运回一些旧衣服,准备转手出卖,补贴家用。衣服刚运到家,他想到了村里的几户特困户。他决定先给这些贫困户一人一套棉衣和一套内衣。几户特困户收到衣服时,千恩万谢。毛祥致助人为乐,救济贫困的善举,至今还在村内流传……
1948年,国民党义乌县政府会同永宁乡公所,在义北地区抓扣了70名参与抗租抗税的劳苦大众,关押在关局厅。毛公祥致的家就在关局厅边上,他决心看准时机,把这些老百姓救出去。某日中午,趁两个看守卫兵出去吃中饭的机会,迅速拿了工具,撬开门锁,让被关押的民众迅速逃离。后来,官兵为了尽快破案,就像蜂一样乱叮乱咬,胡乱抓人严加拷问。毛公见此,为了不连累无辜,挺身而出,高喊:“人是我放的,不管别人的事”。士兵们蜂拥而上,对他大打出手。毛公终因寡不敌众被擒。他撬锁救劳苦百姓的事迹,传遍整个义北地区。
提起后毛店村的民情民风,周速华不无自豪地讲述了发生在今年春节的一件事:正月二十一村里迎龙灯,北苑街道何麻车的一位何姓企业主慕名前来观看,不小心把一只价值五六千元的苹果手机挤落在后毛店文化礼堂广场,过了很长时间才发现,拨电话过去,结果捡到手机的村民等在原地,让他回去取。而第二天早上,这位粗心的企业主起床时才发现戴在手里的一串蜜蜡手串也不见了,赶忙跑到后毛店村文化礼堂去寻找,结果发现,本来散落四处的蜜蜡,已经被人拢作一堆,好端端地放在礼堂的一角。价值数万元的手串失而复得,何先生由衷地赞叹后毛店人的高风亮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