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文化礼堂网>礼堂分布>佛堂镇 正文

后力山村文化礼堂:向善崇学延文脉 敢闯乐助承古风

发布时间: 2016-12-13 15:32:21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7月8日上午,冒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住在江东四区的吴圻秀夫妇特地驱车数十公里,来到佛堂镇后力山村文化礼堂。“听朋友说,这里的文化礼堂搞得不错,我们就专门跑过来看看,一看,果然是名不虚传。”吴圻秀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后力山村文化礼堂究竟有什么样的魅力,吸引城里人往乡下跑?

  因地制宜,“旧宗祠”上建“新礼堂”

  从村口沿着洁净的环村小路行进,不过两三分钟,就可以看到一座古朴典雅的牌坊,后力山村文化礼堂到了。

  “向善崇学立德树人延金谷文脉,心诚怀宽思孝追远承王氏古风”,牌坊上一副工整的对联很是夺人眼球。后力山村党支部书记王春正介绍说,这区区数十个字,不仅记载了后力山村悠久的历史沿革和文化脉络,也深刻地归纳总结了后力山人世代传承的优秀品质。

  据宗谱记载,金谷王氏祖先从台州迁移过来,途经王宅等地时,认定这是一块“金谷献瑞、子孙发祥”之地,便定居于此。十七世孙,讳义钱,字世华,于明嘉靖年间从王宅塘上里房迁居至后力山村。从此,金谷王氏后代就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道光辛丑年间,建造了象征宗族兴盛繁荣的王氏宗祠。文化礼堂便是在村里“王氏宗祠”的基础上改建的。

  历经上百年的风雨洗礼,王氏宗祠一度残败不堪。2007年,村里有识之士慷慨解囊,共同出资160多万元,重修宗祠。如此好的硬件基础让文化礼堂建设如虎添翼,经再改造与提升,现在的王氏宗祠已是集礼堂、讲堂、文体活动场所于一体的文化阵地综合体。

  走进宗祠内,文化新风扑面而来。坐落于前厅正中的古戏台,可同时容纳上百人观看演出,前厅左右两侧分别为乡风展览馆和图书室,后堂改建成了文化讲堂。细节也处处彰显文化内涵,如墙上挂着村民的书法作品、剪纸作品等。

  自后力山村文化礼堂建成后,这里月月活动不断,季季好戏连台,成为老百姓的精神家园和文化乐土。6月30日,佛堂镇党委在此组织农村新党员入党宣誓仪式,开展七一党建知识竞赛;7月5日,文化礼堂宣讲员程青梅、朱履生,给后力山村儿童开展防溺水、防车祸等安全教育……

  各种各样的活动,让后力山村文化礼堂充满活力。81岁老太太何福玉笑着说:“我白天在礼堂内走棋打牌,晚上在礼堂外扭秧歌、打腰鼓,每一天都过得很开心!”

 

  建设展馆,收集“古董”记录历史

  大到水枪、百宝箱、各种农耕用具,小到茶瓶盐罐、煤油炉灯盏……在后力山村文化礼堂乡风展览馆内,大小不一的农用品、生活用品一一展陈,这也是该文化礼堂最大的特色之一。

  “这些都是与我们日常生活、务农相关的东西,处处渗透着以前生活的记忆。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东西现在已经不用了,成了家中的‘古董’。我们把它们统一收集起来展出,既让后来人清楚它们的用途来历,也让大家从中忆苦思甜,知道如今幸福生活的不易。”王春正说。

  建文化礼堂之初,后力山村村两委就明确提出要打造一座具有本村特色的展馆,多方征求意见后,最终确定了建设乡风展览馆。村民们积极配合支持,家家户户捐出自家的“宝贝”,全村共收集了200多件农用品、生活用品等。

  每件物品的背后都有一段有意思的故事。

  打鳖枪是村民万潭老人年轻时的回忆,他曾经是村里出了名的神枪手,能灵活自如地操作这把一米左右长、有点类似老式纺车鱼竿的打鳖枪,一天可以打好几只土鳖。

  一村民祖辈流传下的凤冠玉花盒,主要用于放置姑娘出嫁时的凤冠,当时只有大户人家才会有这样的装备,其他人家都是借用或租用的。这个盒子,不知道送出了多少美貌如花的新娘子。

  体积最庞大的当数村里曾经的救火工具——水枪。水枪底座是个大木桶,一根巨大的木棍横架其中,两边的人上下连续施压,水就会通过水枪射向数十米远的地方,同时,其他人要不停地给大木桶供水。所以,出去救火,不光要抬着这个150多斤重的“庞然大物”,还要带上几十个水桶,往往一去便是二三十号人。这一水枪在王宅一带非常有名,哪个村着火了,后力山人必定随叫随到,水枪一定会冲在最前面。有一次,光一个村一天就连救三回火。

 

  创业致富,“先富”带动“后富”

  在文化礼堂内转了一圈,我们很纳闷,除了看到一些休闲娱乐的老人,这里并不像其他文化礼堂那样门庭若市,显得有些冷清。王春正的解释道出了原委:“我们村做生意、经商办厂的人特别多,大家白天忙,只有晚上或周末,才有时间到文化礼堂聚一聚,聊聊天,看看书,喝喝茶。”

  后力山村祖上曾出过定海千总,也有过割股疗亲、济人之难的感人故事。可以说,后力山人骨子里就流淌着勤劳、善良、刚勇、孝敬的优良因子。新时期,后力山人继续以敢想、敢闯、敢干的精神与吃苦耐劳的韧劲,成就了一个又一个创业先锋。

  文化礼堂一角,就陈列着王斌、王春海两位大老板创业初期用过的物件。

 

  王斌是土生土长的后力山村人,他种过地、养过鹅、抓过蛇,承包过鱼塘、粮食加工厂,也学过雕刻,开过家庭式雕刻作坊,一步一个脚印,打造了自己的相框王国,成为中国相框制造行业的发起人。在王斌带动下,许多村民也纷纷涉足相框行业,他们有的在“王斌相框”工作,学习先进技术与管理方法,有的下海经商,从事相框销售。王斌还主动为村民提供创业资金,鼓励村民自主创业。全村通过相框业致富的已有30多人,当中不乏亿万富翁、千万富翁。

  30多年前,因家庭贫困,王春海开始以捕蛇为生,此后,他便与蛇结下不解之缘。从自己抓蛇、卖蛇到创办养殖场,再到现在综合利用开发系列蛇产品,王春海经过不懈努力,成立了义乌市蛇类研究所,并获得金华市农业龙头企业的称号。受王春海影响,后力山村养蛇的农户最多时达五六十户。

  先富带动后富,创业推动发展。近些年,后力山村不仅多次被评为全市“十佳工业村”、“先进工业村”,也连年获得文明示范村、乡风文明村等。

  走出文化礼堂,后力山村民“笑脸树”正向我们“招手”,幸福洋溢在每一位后力山人的脸上,更荡漾在大家的心中。那是享受当下美好生活的喜悦之情,更是辛勤劳作、艰苦创业后收获的自信之感!(龚艳胡尘)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