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文化礼堂网>礼堂分布>佛堂镇 正文

佛堂镇稽亭村文化礼堂简介

发布时间: 2016-12-13 15:47:39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稽亭村坐落在云黄北麓余脉山地边缘,地理位置优越,属山水龙蟠、九龙落脉之处,村庄形状似一只展翅腾飞的凤凰。紧靠佛堂镇东,村域面积约2平方公里,距义乌市区10余公里,离著名佛教圣地双林寺仅1公里。现有人口2700余,分28个村民小组,属佛堂镇合作工作片管辖。

  稽亭村是一个古老的大村庄,何时建村已无从考证。传说在公元前就已形成。当时叫稽亭里,至今已有2000余年历史。史料记载,东晋隆安五年(公元401年),晋东宁将军卒于官,葬于乌伤云黄九凤山之阳稽亭边,其幼子仝守墓不返,定居于稽亭,也已1600余年。

  傅翕,即傅大士诞生于稽亭村“如意塘”,创办起“江浙第一,天下第三”的双林古刹,成为集“佛教、道教、儒教”等三教合一的一代祖师。

  村庄南面有一大池塘,传说双林寺为改观寺容而派数百名和尚开挖,当时面积180余亩,真是百顷碧波荡漾,元代义乌文人丁存路过稽亭曾有诗赞曰“春风引杖过稽亭,初日融融水荇青。百顷澄波涵碧落,一行归雁渡青溟。檐楹鸟集知人好,山水龙蟠觉地灵。堪叹旧交星散尽,归亭不觉泪沾襟。”的诗句,从此因塘大更名为稽亭塘。

  公元1207年,盘石始祖丁奂四代孙文懋公从盘石(今塔山下村)迁居稽亭后溪定居,为丁氏稽亭始祖,距今已有800余年。现丁姓为稽亭村主姓,为义乌丁氏集居第一大村,其余还有傅、吴、王、贾、罗、郑等20多个姓氏。

  稽亭村祖先有辉煌历史,明嘉靖年间有封“武略将军”,锡“忠诚贯日”牌匾的抗倭民族英雄丁茂、丁邦彥太公。明万历四十一年,“马磐群君”嫁于当朝太学生丁必望,建安王孙女嫁于丁继伦,故称稽亭为“皇亲国戚第,金枝玉叶家”,并御锡“下马碑”立于村口,文武官员、军民人等到此均下马、下轿,以示皇家威严。稽亭先祖尚武勇为,尚文好学,积德行善,仗义疏财等事迹数不胜数,为稽亭子孙留下了富贵的精神财富。

  清嘉庆初年(十八世纪末),福建人吴悟孙迁入稽亭,带来了红曲酿制技术,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有了红曲,在自给自足的大背景年代,稽亭村随即出现了“自酿自足”的酒文化,在周边农村很快成为一种习俗,并向四周幅射。随着红曲的发展,也催生了一批酿酒作坊,稽亭红曲酒成为当时逢年过节、承办喜事、招待客人必不可少的酒品。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稽亭红曲制作为鼎盛时期,一到红曲制作季节,村内到处飘来红曲阵阵芳香,红曲成为当时稽亭村的一大产业,大大促进了稽亭村的经济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红曲之乡”。

  红曲的制作有季节性的,并具有一定的风险,制作过程中天气炎热,不分昼夜,如遇长期阴雨天气,制作好的红曲不能及时晒干,就会变质腐烂,血本无归。红曲不仅给稽亭人带来了经济效益,同时也培育了稽亭人吃苦耐劳、敢抗风险的创业精神。随着时代的变迁,由于白酒、葡萄酒、啤酒等酒品的冲击,稽亭红曲销量逐步减少,红曲的发展陷入了困境。上世纪九十年代,村民丁予章敢为人先,成立了章舸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利用高科技研对红曲进行深加工,研制出了红曲色素,使红曲由单一的酿酒产品,提升为药用产品,大大提高了红曲的利用功能。经过几年努力,产品远销欧美、日本等海外市场,使红曲这传统产品又迎来了新生的春天。

  为弘扬“红曲文化”,继承先辈的优良传统,使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代代相传,培育、激励稽亭儿女敢于吃苦、敢抗风险、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为建设更美好家园,村文化礼堂设立了“红曲主题展馆”,在馆内陈列“红曲传统制作工艺”雕塑群。

  为弘扬时代精神,宣传社会正能量,村文化礼堂设立最美稽亭人展馆,大力宣传“全国十大母亲”徐仙琴的先进事迹,从而提高了村民的思想道德品质,促进了平安和谐的社会建设。

  我们相信,稽亭村民在文化礼堂这一精神家园的培育下,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前进,在全体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稽亭这一千年古老的村庄,必将成为溪水长流,绿树成荫,碧波荡漾,环境优美,民风淳朴,高楼幢幢,融古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