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义亭镇枧畴村文化礼堂:记得起乡愁 留得住碧水
中国义乌网4月25日讯(记者 刘羽生 编辑 楼菲莉)枧畴村位于义乌西南部,紧邻义乌江,村子的地理形状犹如一张富有张力的弓。全村人口1221人,中心村建成区林木覆盖率达33.2%。近年来,通过新农村建设,枧畴村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走在村中,和煦的春风夹带着清幽的樟树花香扑鼻而来,蓝天、白云、远山、绿水在这个独具特色的村落一览无余。在枧畴村文化礼堂的乒乓球桌旁,73岁的杨佩金正和一位年轻的球友挥汗如雨,精神抖擞。“以前拿着两块木板当球桌,不方便渐渐不打了。文化礼堂建起来后,有了这么好的活动场所和球桌,得空了就过来打几回合。”
据了解,枧畴村文化礼堂投资近500万元,占地总面积达1080平方米,前中后三进,于2015年2月动工,同年12月底主体完工,被评为一星级文化礼堂。
“文化礼堂主体由旧的大会堂和学校改建而成,设计仿古,结合了原先祠堂的风格,想给村民们留下一些记得起的乡愁。”枧畴村书记杨林法说,文化礼堂建成后,各类文艺晚会、讲座、培训活动逐步开展,文化礼堂里总是热闹不凡,充满欢声笑语。
夜晚华灯初上,村里舞蹈队和腰鼓队的队员就会陆续来到文化礼堂,载歌载舞,排练节目。“每当逢年过节,舞蹈队和腰鼓队总会为村民们献上一场热热闹闹、欢天喜地的表演,给村民们助助兴,增添一些节日气氛。”舞蹈队队长陈秀芳自豪地说。
枧畴村民风淳朴、人才辈出,在文化礼堂里,抗战老兵、优秀学子、“好婆婆”“好媳妇”等纷纷上墙,激励着村民以此为榜样。同时,礼堂内还陈设有各类农耕器具,以展示枧畴村悠久的农耕文化。“枧畴村以前不仅是个典型的农业村,更是一个农业先进村。”杨林法说,农耕器具提醒着村民们要不忘初心,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情况下也不能忘记过去。
“这几件雕刻作品就是村里巧匠杨连银师傅的大作,没其他专业工具,靠的就是一把锯。”杨林法顺手指着几条栩栩如生的龙与一座精雕细琢的宫殿说道,“他从没拜师学艺,就是靠着不懈的坚持和长年累月的钻研,才完成了这样的作品。他从不厌倦,有时农田里干活都带着工具和半成品。”
现在的枧畴村文化礼堂正逐渐成为村民们的另外一个家。“7月份,我们要再对文化礼堂内的木结构刷上桐油,以更好的提升、保护建筑结构。”杨林法表示,枧畴村将继续用好用活这个文化阵地,多举办一些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以促进农村和谐,繁荣农村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