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文化礼堂网>动态资讯 正文

义乌溪西村文化礼堂:用文化细流浸润精神家园

发布时间: 2022-03-21 15:12:51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义乌商报记者 王佳丽

  中国义乌网3月20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王佳丽)春分到,春的气息早已随着油菜花的盛开到来。赤岸镇溪西村的小路边,几株油菜花冒出头来,随风摇摆。一旁的溪西村文化礼堂建筑古朴而大气,在蓝天与阳光的映衬下格外秀丽典雅。

  这是一个小而精的村子,更是一个充满生活气息的村子,村文化礼堂周围不时围满了老人,晒太阳的、下棋的、写字的、散步的,这种接地气的热闹让人忍不住驻足;稚嫩的孩童在大人的陪伴下玩耍,旋转的、跳跃的、奔跑的,有的还在长者的带领下趣味学习。嘿,这高大又庄严的文化礼堂,俨然已是村民们温馨的精神文化家园。

  凝聚力量,重建朱氏宗祠

  环绕吴溪一侧,立于方寸之间,踏入溪西村文化礼堂,大门上方刻印着“朱氏宗祠”几个大字,任谁都会忍不住惊叹一句:真气派!要知道,这气派的背后,凝聚了许多村干部与村民的心血,更沉淀了诸多厚重的历史故事。“以前的老祠堂早就没了,如今的祠堂是新建的,村民们对新祠堂特别喜欢和珍惜。”溪西村党支部书记陈惠兰说。

  朱氏宗祠因何而来?据《朱氏大宗谱》记载,十八派始祖野塘老人的长子长孙世东的长子可兴一家,最早从蒲墟搬迁到溪西,发了溪西村,可兴五世同堂时建了家祠。南宋时期,可兴公九世孙朱质高中榜眼进入仕途,后官封吏部侍郎时,宗祠扩大重建,辉煌一时,远近闻名。1944年清明节刚过,日本军队烧光了溪西村,宗祠被毁。全村人只能住稻草盖成的小平房艰难度日。1949年解放后,人民生活逐渐好转。1958年公社化,村里要建粮库,村支书朱浚洋发动全村社员,把水碓殿的木柱屋架整体搬移到祠堂基上盖成粮仓,不但解决了当时的经济困难,还被传为集体化优越性的一则佳话。

  五十多年过去了,改革开放的春风让溪西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全村的茅草房被不断改造成新楼房,小汽车也不断地开进农家院,唯有那早已弃用的粮仓破旧不堪,严重影响了村容村貌。要重建祠堂已成为形势所迫、人心所向。

  2009年3月,赤岸镇政府拨下修祠堂专款,朱氏宗祠得以重建。2010年,建造这幢521平方米的三进祠堂,还得到了广大村民和周边办厂商家的大力支持,当时就有216人自愿捐款27万多元,还有雅治街、东朱、剡溪、莲塘、东阳上朱、永康西朱六个村送来牌匾祝贺。“朱氏宗祠的建成,离不开这么多好心人的鼓励与支持,这是属于大家的祠堂。”陈惠兰说。

  崇德尚贤,传承溪西家风

  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重建后的朱氏宗祠,都散发着一种古朴又厚重的气场。祠堂正门处,两只威严昂头的石狮子霸气十足,却又好似亲切地欢迎游人的到来。门边的白墙黑瓦之下,关于“君子之交”“苏武牧羊”“弃官寻母”“平安吉祥”等典故和祥瑞的简易画精致又清晰,仅从入门处就展现出了崇德尚贤的文化底蕴。

  与正门相背而设的是一个戏台子,仔细一看,戏台子上方的舞台灯却现代感十足,让人仿佛误入一个剧组拍摄现场,戏里戏外让人分不清楚。舞台的正对面,一排排木制桌椅被置于“傲雪讲堂”中,与礼堂内的木柱子连在一起,仿佛置身古代雅致的书院课堂,让人沉醉其中,诗词歌赋好似能信手拈来。

  溪西的村民都有一种自觉,对德、善、勤、孝的自觉。“吃亏是福,自己的路自己走”“百善孝为先、诚信为本、以和为贵、以德服人”“读书志在圣贤、非徒科第、处世戒多言、言多必失”……朱氏宗祠的内屋墙面上,“溪西家风”的展板,满满罗列着20条格言金句,皆是溪西村先辈们对后辈的谆谆教诲与殷切嘱咐。文化礼堂的内屋,写有“天道酬勤”的悦读吧飘满书香,满书柜的书本整齐排列,只为给村民提供一处静心研读之地。这些好的传承,是连绵不断的。

  诚然,溪西的家风是实打实的,在文化礼堂内有个好人榜,上面记录了溪西村多年来的孝老爱亲典范。其中,好媳妇吴淑琦因照顾婆婆十多年被光荣地评为“浙江好人”,这不仅是对吴淑琦个人的肯定,更是对溪西家风的肯定。“我们村这样的好人好事有很多,子女孝顺父母,邻里互相帮助,长辈教导晚辈等,用言传身教来影响身边的人。”陈惠兰表示。

  星火接力,助推乡村振兴

  溪西村可以说是赤岸镇的北大门,金义东南线贯穿而过,通过赤佛路连接城区,拥有便利的交通网络。溪西村东面与吴溪为界,绿树成荫,风景醉人,西面靠佛堂镇田心的山,北面与佛堂镇田心相邻,南面与赤岸工业区相连,可谓是一个镇域交界地带。

  据悉,早前溪西村虽以朱姓发家,后来源源不断从东阳黄田畈镇泉村、佛堂雅西村、义亭叶村、赤岸山口村等村庄迁入了蒋姓、傅姓、王姓、刘姓、周姓、陈姓、成姓、施姓等八姓,溪西村变得人丁兴旺。据史料记载,早前朱质公给溪西村留下了一条不成文的祭祖常规:每年春节大年初二这一天,是溪西朱氏祠堂烧香祭祖最热闹的一天,老祖宗像被挂于祠堂大厅之上,整个祠堂张灯结彩,锣鼓喧天,香火缭绕。来烧香祭祖的朱氏子孙,都可欣赏殿内的铁罗汉,领取一双馒头。直至今日,朱氏宗祠已焕发新颜,但后代子孙却不敢把这套祭祖常规忘记,就连迁入的八姓子孙,也能说出一二。

  历经岁月的变迁,溪西村的传承看得见、摸得着。“过去,我们村集体经济收入基本以土地流转、房屋出租等为主,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20多万元。”陈惠兰说。溪西村现有221户497人,如今,在赤岸镇与村两委的努力下,村内50亩土地被成功征用,赤岸农村消薄产业园项目拔地而起。乘上消薄工程的东风,溪西村每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60万元。

  当落日裹挟着略微温暖的风缓缓落下,天空的另一头便出现了点点繁星,映照着小小的溪西村内,那连绵不绝的希望。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