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文化礼堂网>动态资讯 正文

义乌三角店村文化礼堂:“碰撞”城乡融合 焕发小村活力

发布时间: 2022-03-21 15:13:32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义乌商报记者 王佳丽

  前有双林禅寺静谧于竹林与香火之间,后有塔山景区吸引游客爬山消遣,义乌佛堂镇三角店村文化礼堂立于两者之间,在诗意与现实中,演绎出属于自己的烟火舞台。

  如果没有用脚步丈量过这片土地,如果没有用心灵感受过村庄的魅力,你不会知道,三角店村其实是个城乡接合部。村的这头是古树与老屋的缠绕,村的那头却是夜市与店铺的林立,在动与静之间,小小的村庄依赖文化礼堂的立足,达到了城市与乡村之间的平衡,更奏出了属于三角店村的独特乐章。

  将农耕文明刻入礼堂记忆

  天气愈发晴朗了,驱车沿着佛画线一路飞驰,沿路风景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明亮与治愈。当看到“丁家庄”的字眼,立即右转驶入村内,三角店村文化礼堂便赫然立于村口。

  白墙黑瓦的建筑,是佛堂镇一贯的风格。不过让人感到新奇的是文化礼堂内部的空间设计。“这里以前就是个一层楼的老祠堂,周边高低不平的山坡,随时有塌陷的风险,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重新规划与建造新的文化礼堂,是民心所愿。”三角店村党支部书记郑其明坦诚道。他还拿出了一张老祠堂过去的照片,照片中,单一的板房建筑没有一点生气,周边环境更是单调。2019年,投资了200多万元的新文化礼堂建成使用,室内舞台、文化讲堂、农耕文化陈列馆、图书阅览室、书画室、春泥活动室一应俱全,无论从建筑风格、设计理念还是使用功能上而言,都超出了预期,该文化礼堂还被评为三星级文化礼堂。

  “农耕是村民们一直以来的立身之本,我们不能忘了老本。”郑其明说。在文化礼堂一楼的农耕文化陈列馆,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农耕用具,有清朝光绪年间使用的水车,有驮东西用的手推独轮车,有肉桶、线板、织纱板、小孩站桶、酒坛等日常用具,还有工匠做木工的系列工具,墙上更挂着蓑衣、围裙等等物品,所有农耕用具摆放得整整齐齐,在馆内灯光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新颖、有趣。

  据说,整个陈列馆的农耕用具均由三角店村村民捐出,每一个物件都有着对应的故事,每个故事都与村里家家户户有关。通过收集与农民生活、农业发展、农村变化息息相关的老物件,重拾渐行渐远的江南农耕文化,让村民们继续传承农耕记忆、弘扬传统文化。

  留住城乡融合下的烟火气

  这里有个特别有趣的画面,村的北侧一栋文化礼堂沿路而建,村内8棵古樟树倚靠楼房,迎风招摇,处处散发着古朴与诗意,清风吹过,香甜的青草香令人沉醉。而村的南侧、西侧与义南工业区相连,饭店、烘焙店、拉面店、理发店、药店、小吃店等等各种各样的店铺沿街而设,踱步行经这里,一股浓浓的烟火味扑鼻而来,掺和着各种生活气息,让人脚步便不自觉停留。

  三角店村是温柔的、热情的,也是静谧的,村内仅存的一栋木质老屋残败却坚挺。据说,这栋老屋内有18间,早年间,里面住着十五六户各姓人家,这里记载着村庄早年的热闹与辉煌。而今,空荡荡的老屋已摇摇欲坠,屋门上杂草丛生,阳光拂过门楣,留下一片寂静祥和。

  一边是古香古色,一边是人间烟火,在同一个村里就能体验到两种不同的生活,着实令人羡慕。“因为与工业区相邻,我们村的外来人口达到了2400多人,是本村人口的好几倍。”郑其明说,也正因此,村内新建了好几处停车场,方便大家停车,但每到夜晚,停车场内车位爆满,就连村内每条路上都停满了车,这个村的“留人”妙招成效还是很明显的。

  走过这个村的人都知道,在村南方向有一条商业街,这条商业街汇聚了中国移动、超市、饭店、理发店、水果店等等店铺,但店家却来自全国各地。据悉,这条商业街是村里为了吸引人流而建的,每间店面一年的租金超过5万元,每年都能为村里增加不少村集体收入。

  每到傍晚4点多,在余晖落下之时,商业街旁的夜市就开始营业了。热气腾腾的小吃街,人来人往的蔬菜摊,以及令人垂涎的烧烤铺子,交织着一天来最浓郁的烟火味,与麻辣、香甜、油滋滋的味觉一起,入鼻、入眼、入耳,更入心。这份热闹,常常沸腾至晚上十一十二点,为外地居住者点一盏深夜的温馨之灯,也为他们营造一种模糊的乡愁,留住一份属于三角店村的烟火气。

  六姓小村营造融合大舞台

  迎着春风的方向,从村头走到村尾,整个村的面貌瞬间清楚明了。三角店村是个小村落,村庄位于佛堂镇东面,距离佛堂镇镇区3公里,村东与云山村区域接壤,南面、西面紧靠义南工业园区,北面佛画线公路傍村而过,与雅章村毗邻。村辖区面积0.2平方公里,全村农户仅有150多户,人口350人左右,2018年12月村撤并,三角店村进入佛堂镇云黄社区。

  据了解,三角店村世居六姓村民(傅姓、郑姓、钱姓、王姓、陈姓、厉姓)。历年来,六姓村民团结和睦、恪守祖训、遵纪守法、爱国爱家、安居乐业,从未有因姓氏不同而争执的情况发生。近些年来,三角店村民勤劳创富奔小康,从农耕时代大踏步走向新时代,并大力开展新农村建设,村民的经济收入增加了,生活水平提高了,村庄建设日新月异,面貌焕然一新。

  本村人虽然少,但娱乐活动并不少。自从文化礼堂建成使用后,村民们利用该平台,开展了“我们的春晚”、流动书场进礼堂、书画培训比赛等等活动。此外,村里还成立了民间文艺演出队、纠纷调解队、道德银行理事会、邻里互助促进会、巾帼志愿服务队等等志愿队伍,用心用情为村庄服务加码。在文化礼堂内,二楼的大舞台更是为各种活动提供了便利的平台。

  “我们村所有培训、演出等都在这里举行,村民们可以直接从二楼侧面上楼梯。”郑其明说。为了让村民进出方便,村里特意在大舞台侧面开了扇门,并设计成了中式风格的木质楼梯,加上气派、宽敞的舞台设计,无论从美观还是功能上都符合广大村民的审美。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