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文化礼堂网>动态资讯 正文

义乌下水碓村文化礼堂:乡风承“礼” 杨梅兴村

发布时间: 2023-06-06 09:20:27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王佳丽

文化礼堂门牌

金榜题名奖学典礼

悦读吧

杨梅熟了

文化礼堂“朱氏宗祠”

书画室典雅美观

吴溪水流潺潺

  三色彩虹线铺就的乡村小道整洁靓丽,一边是红漆粉刷的特色公交亭,一边是白墙黑瓦点缀的古朴老屋。站在赤岸镇下水碓村文化礼堂前,厚重的历史文化气息随着凉爽的清风扑面而来,与现代美丽乡村的精巧设计融为一体,让人心情愉悦。

  敬老、爱小、重礼、好学,是代代根植于下水碓村村民心中的传统美德。从古至今,村民们秉承着的这份初心,通过文化礼堂传承了下来。每逢佳节,锣鼓喧天,鞭炮阵阵,精彩纷呈的民俗活动接连上演,为这个乡村注入了新时代活力。

  尚“礼”乡风从何而来

  正是午饭时间,下水碓村文化礼堂的一角传来热闹的谈笑声,老人们手拿篮子或饭盒,在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工作人员的指引下有序排队盛饭。见一位老人步履蹒跚,周围的村民赶紧上前搀扶,帮助老人盛饭。“对老人而言,吃饭吃得好,这一天就过得好。在食材的选择和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我们从不敢懈怠。”下水碓村党支部书记朱惠英表示,村里为100多位老人供餐,敬老爱老之风也正影响着年轻一代。而尚“礼”的乡风,与下水碓村的历史有关。

  民风礼智重仁义,书香一脉润心田。根据元代《朱氏宗谱》记载,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后裔朱腾康,号竺溪,出生明朝正统四年(公元1439年),公元1457年定居于下新宅既顺和堂,故名旧居。数年以后迁居于此地,朱氏子孙为不忘祖宗功德,祈祷家族兴旺,清道光十年(公元1830年)建朱氏宗祠,建祠后,村名为下水碓。

  为满足村民精神文化需求,培育乡风文明,增强村民凝聚力和归属感,2014年以来,该村着手修建老祠堂,2019年,村里又将老祠堂改建成了文化礼堂。老年活动中心、影音播放室、竺溪讲堂、健身舞蹈区、志愿者服务站、春泥活动室、文心书馆、村史文化展陈馆及杨梅文化展陈馆、农家书屋及书画室等特色功能分区一应俱全,朱氏宗祠更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在重新修缮朱氏宗祠时,我们考虑到所有人的需求,包括寒暑假时供小孩子使用的春泥活动室,为老人服务的活动中心,为年轻人配备的健身舞蹈区,希望所有村民在这里都有归属感。”朱惠英表示。

  走进文化礼堂,背门而设的戏台散发出古朴的磁场,无论是文化走亲活动、春晚村腰鼓队节目汇演,还是主题教育宣传,这个戏台子都是不可或缺的主阵地。戏台的正对面,直接穿过一扇木门,便是观摩“下水碓村金榜题名奖学典礼”的活动场地。自古以来,下水碓村村民就秉承崇学尚贤之风,先贤朱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指明了读书明理的真谛。

  自文化礼堂修建完成以来,村里每年都会为中考、高考的优秀学子举办一场升学礼,奖学金均由乡贤捐助发放。每到升学礼当天,优秀学子们身穿状元服、头戴状元帽,典礼上,宣读“皇榜”、敲锣打鼓、敬茶礼、打马游街等环节,再现了中国古代金榜题名时的习俗,让优秀学子们过把“状元”瘾。“举办升学礼不仅是为了表彰优秀学子,更是为了鼓励其他孩子,把良好的乡风传承下去。”朱惠英表示。

  记者了解到,下水碓村还有一个老旧的大会堂,这里曾是村里的老电影院所在地。古旧而整齐的木质板凳、绿色与白色相间的墙皮、宽阔明亮的会场环境,让人仿佛置身于八九十年代,每一处细节都是“回忆杀”。过去,村民们常汇聚于此举办各种活动,热闹盛况不亚于如今的文化礼堂。“因为年久失修,我们正在考虑如何重新规划,把这里再利用起来。”朱惠英说。

  杨梅采摘盘活乡村旅游

  有句谚语说得好,山盆下水碓,杨梅整大堆。时下正是杨梅成熟的季节,下水碓村的杨梅林间,圆滚滚、紫莹莹的杨梅正凝聚着汁液,在绿叶的庇护下散发着熠熠的光彩。山坳间,游人们有说有笑地提着篮子,迫不及待地采摘并品尝这杨梅的香甜。据悉,6月5日开始进入大棚杨梅采摘高峰期。

  下水碓村位于义武公路和枫赤线沿线,距离赤岸镇约4公里。全村共560户辖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156人,山林面积2700余亩,耕地面积970余亩。村民主要收入来自农业种植,其中以杨梅种植最为出名。下水碓村的气候和地理条件非常适合杨梅的生长,出产的杨梅不仅个大、味美,而且产量丰富,吸引各地的朋友慕名前来,下水碓村也因此享有“杨梅之乡”的美誉。

  下水碓村拥有900多亩的杨梅地,几乎家家户户种杨梅。该村杨梅种类很多,包括东魁、白梅、荸荠梅、黑炭梅、水晶梅,其中数东魁杨梅个子最大,肉体肥厚,口感上乘,堪称“杨梅之王”。“我们村种植杨梅有300多年历史,杨梅产业的发展更带动了全村杨梅文化旅游。”朱惠英表示。

  不仅如此,该村还将杨梅创出了新意,延伸出杨梅酱、杨梅罐头、杨梅酒、杨梅干等杨梅产品。古老的杨梅文化拥抱现代文明,勤劳智慧的下水碓人探索出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模式,即杨梅加工坊、杨梅种植基地、杨梅合作社、杨梅文化旅游等,为杨梅产业的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这些年,下水碓村还成立了“紫阳杨梅合作社”,并通过各种途径,如清溪村的“山里云销”直播中心等线上平台推广杨梅,以高品质打造出好品牌。

  “都说仙居、兰溪杨梅好吃,可我们赤岸杨梅也有自己的特色,大家不妨来尝尝。”下水碓村文化礼堂管理员朱兰英忍不住“安利”了起来。下水碓村文化礼堂还专门设了一处杨梅馆,主要介绍该村杨梅盛产的概况,为村里杨梅的推广出了一份力。

  杨梅文化的发展,凝聚起了乡贤之力。记者发现,文化礼堂二楼设置了乡愁馆、农家书屋、乡贤书画室等场所,供乡贤及村民们聚会谈古论今、学习探讨之用。乡愁馆内,一张村民们坐在村巷一角聊天的场景被抓拍了下来,而这张主题为“乡愁·村角小憩”的照片也成为该馆的亮点,照片中的村民满面笑容,洋溢出满满的幸福感。

  梅雨时节还未到,下水碓村附近的吴溪水始终清澈见底,奔流不息,村民们在吴溪旁孕育着下水碓的杨梅文化,传承着淳朴的尚“礼”乡风,更展望着文旅兴村的美好未来。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童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