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文化礼堂网>礼堂分布>城西街道 正文

何斯路村文化礼堂

发布时间: 2016-12-13 16:06:43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何洪畴

  何斯路村距义乌城西15公里,有村民431户,968人。村四周山峦叠嶂,松竹苍翠,鸟语花香,景色秀丽。该村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文化底蕴浑厚。

  这些年,何斯路村文化活动开展有声有色,精神文明建设卓有成效。尤其是村里因种植薰衣草闻名遐迩。每年5月,上百亩紫色淡雅的薰衣草盛开,因此,何斯路村又有“义乌的普罗旺斯”之称。村里依托薰衣草基地,将生态特色旅游与精神文明、乡俗文化、美丽乡村建设等深度融合,村民走上致富之路,村容村貌发生喜人巨变,村里后先被评为“全国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全国妇联基层组织建设示范村”、“浙江省文化示范村”、“浙江最美村庄”等等。

  沧海桑田古村落

  沿着长堰水库边逶迤的山路,来到坐落在水库上游的何斯路村。

  村口水塘边,有一棵苍翠的古樟。这棵樟树虽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但依旧挺拔傲然,以其饱经风霜的经历和厚重见证了这个古老村庄的风雨沧桑。

  何斯路文化礼堂建在何氏宗祠内,位于村中央。文化礼堂负责人何洪畴介绍说,这个村原名师路何村,何氏祖先由北方避战乱漂泊来此,在从师路上歇息,观此地形状如燕窝,形态优雅,便在此安居乐业。历史上何斯路村,曾饱受战乱之苦,何氏宗祠在太平天国时期曾二度被烧为平地。何氏后裔几度重建修缮,村民坚信,有志者事竟成,故名“志成堂”。

  据何斯路“村记”载,古何斯路形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何斯路人根据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协调人居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构成山环水抱、藏风聚气的北斗七星之状格局,何氏子孙秉承“天人合一,自然为本”的“何”文化,一代代繁衍下来,没有改变村庄布局。拙朴的燕子坳古建筑群、庄严的何家祠堂、历史悠久的民代古宅、中西合璧的古建筑、风景秀丽的卧牛山庄、碧波荡漾的水库等,如今仍保持原有建筑形态。何氏家酿酒的流程模型、农耕器具、古董文物等器具也保存完好。

  “簪缨从世,理学传家。富而安分,贵而尚朴。”何斯路人一直继承理学传家的族训。家训深刻而严谨,分“子女篇·孝”和“兄弟篇·爱”,“为人子者,当先为孝”、“友于兄弟,宜爱宜敬”。何斯路村人秉承家风,人才辈出,包括中国汽车创始人之一何乃民、著名书画家何美福、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创始人何京月等。

  战争年代,何氏宗祠有着一段光荣的历史。1941年日本鬼子侵占义乌,义乌成立抗日武装与日军浴血奋战。6月1日,东河抗日总队成立大会在何斯路何氏宗祠庄严举行。村民毛阿培、何国美加入这支队伍,英勇抗日。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当时,只有500多人的何斯路村,就有22人入伍参加抗美援朝战争,被当时县政府命名为“抗美援朝参军模范村”。

  “老祖宗留下来的历史文化和古训,我们要继承,同时,又要与时俱进与现代文明相结合,坚持开放的思想,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理念来建设我们的家园。”村党支部书记何允辉说。

  岁月沧桑,今日何斯路人秉承和弘扬先贤严谨的遗风,把昔日贫穷落后的山村,建设成为如今环境优美、乡风文明、百姓富裕的美丽乡村。

  大力发展生态文化特色旅游产业

  由于地处山区,何斯路村民一直以来靠山吃山,只能解决温饱问题。

  2008年,何斯路村采用专业化公司管理模式,成立何斯路生态旅游开发中心,总投入2600万元,其中,25%的股份以村民的土地山水入股,每个村民都是旅游开发中心的股东,其余75%股份,由村民及在外成功人士认购。

  2009年,村里种植了140亩薰衣草基地,举办“浪漫七夕”、“情定‘普罗旺斯’”等活动,发展生态文化特色旅游。现在,园内不仅有馥郁淡雅的法国蓝、西域香等多种薰衣草品种,还有月季、四季玫瑰、百日菊等花种,全园花期长达10个月。同时,园内建有美丽的爱情长廊、圣洁的婚礼舞台、浪漫的大风车,仿佛是一个爱情童话,纯粹,美好。何斯路薰衣草主题公园声名远播,吸引了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

  同时,何斯路村还举办每年一届的“何氏家酿曲酒节”,开展“山地自行车赛道”、“美食一条街”、“乡村农民会所”、“燕子坳古村落规划设计”等多个项目,建成一个集旅游、餐饮、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生态旅游特色村。

  经过几年努力,现在,何斯路已是远近闻名的特色生态文化村、旅游观光村,村民的收入更是翻了几十番,村集体资产不断雄厚,开拓了一条幸福之路。

  把精神文明植根于村内

  “文化礼堂既是一个对外宣传的窗口,又是一个村民互相交流的平台,更是一个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要培养村民尤其是青少年一代讲诚信、讲道德,有高尚品德和理想追求。”何允辉说道。

  近年来,何斯路村以文化礼堂为平台,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活动。村里建立了旨在鼓励村民做好事而不求回报的“功德银行”,给每位村民建立一个账户,只要是做好事都记录下来。自从“功德银行”建立后,村里风气好了,家庭邻里友爱和睦,整个村庄宛如一个和谐的大家庭。

  走进何斯路村,映入眼帘的是村里街头的历史名人雕塑和墙体文化,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乡俗文化之风。村里发动退休教师将农耕文化、山水文化、人居文化及本村特色文化等用书画形式上墙,还在墙上绘制本村历史文化名人事迹,使人们在休闲观光中回味历史,体味文化。

  在何斯路村,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村里在文化广场设置了各种健身器材和儿童娱乐器材,在广场专门配置供中老年人跳广场舞用的音响设备,成立了腰鼓队、秧歌队,开展了定点投篮、拔河比赛、钓鱼比赛、太极拳教学等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为了让老年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何斯路村于2006年创办了老年大学和“斯路文化讲堂”,创办至今整整九年,农历初五、十五、廿五都要开课学习,请村里退休干部和教师担任老年大学的校长和教师,给全体老年人讲授养生保健知识、故事、国内外时事等。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提升孩子素质就是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近年来,村里实施了“百万人才计划”,每年花10万元举办未成年人暑期夏令营活动,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2015年7月,村里组织青少年夏令营与台湾高雄弥陀区港口里青少年进行了联谊交流活动。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何冬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