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水塘文化礼堂
按照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要求,结合本村特色,分水塘村将原有的陈氏祠堂,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并改建为文化礼堂。
陈望道故居“大峰山下龙山岗,龙山岗下分水塘,两股碧水走东西,四面青山抱村庄。家乡的山,家乡的水,六百年故事在流淌……”这首名为《红土地绿家园》的村歌,唱的就是分水塘村。
《喜事》--郝广平摄
城西街道分水塘村位于义乌市西北部的大峰山、大草坪脚下,四面环翠,岗峦为障,因村中一口池塘的水分两系,一支流往义乌,一支流往浦江而得名。
礼堂文化扎根山村
按照农村文化礼堂建设要求,结合本村特色,分水塘村将原有的陈氏祠堂,因地制宜进行规划并改建为文化礼堂,内设望道讲堂、农家书屋、农耕农具展厅、文化展示长廊等,占地面积近600平方米,投资金额约100万。2015年12月15日,分水塘文化礼堂验收合格,并被评为三星级的文化礼堂。
《迎春》--李春霖
走进分水塘文化礼堂,浓浓的文化气息、和谐的邻里之情扑面而来。礼堂外墙展示的笑脸墙满载着村民们的幸福感,礼堂内墙被设置为文化长廊,展示了村史村貌、乡风民情、文化活动照片等内容;同时还设有“孝悌榜”、“学子榜”、“寿星榜”、“贡献榜”等,为村里的革命烈士、劳动模范、孝子贤媳、优秀学子、老寿星等列名。农耕文化展厅则展示了分水塘村自古以来历代村民生活生产中的农具,有石磨、石臼、晒谷耙等几十种,展示了以前农民生活生产的历史画面。分水塘也是一片革命的热土,在抗日战争时期,留下许多红色印记。文化礼堂创建中增设了红色文化专版,将革命事件、革命遗迹、革命精神体现在专版上,让红色文化激励后人。
《迎新春》--吴潮军摄
文化礼堂建成后举办了迎春祈福、端午诗会、重阳敬老、保健讲座等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文化礼堂管理员陈洪海告诉记者,有了文化礼堂,村里的文体活动越发丰富了,百姓乡民之间相处更加和谐了。
《诗韵乌伤》--斯延平摄
百年村史承载乡情
说起分水塘名字的由来有这样一个典故。相传神龙自大峰山而下,伏于此。分水塘即为神龙喷水济世而成池。义乌、浦江的土地神争而欲得之。玉皇大帝降旨:水出东西,分润义浦。由此,高高一池塘,滢滢三千方;西流泽义乌,东灌润浦江。水出东西,故名分水塘。
《自己的节日》--金晓梅摄
相传,陈姓于宋代从东阳根溪迁入分水塘村,清末分支鲍店村。张姓于明代从义乌上溪迁入先塘村,不久即分支祥店。当年都是护林的山铺。陈张二姓,世代和睦相处,繁衍生息。
自古以来,分水塘虽然只有一条山道南北可出,但北通浦江、诸暨,南达金华、兰溪,是通衢大道。也因地处交通要道,分水塘虽然地处偏远山区但并不闭塞。一直以来,村民靠山吃山,除了耕种有限的农田外,就是靠砍柴、挑柴卖来维持生计,挑柴卖的收入曾一度占了村民的百分之九十的经济来源。
分水塘村民自古崇尚文化。清代,村民种植蓼蓝,用蓼蓝叶加工生产靛青,并将靛青向无锡等地出售,经济情况相对较好,外面的文明之风也随之吹进。光绪年间,仅10户村民的先塘就出了两个秀才。民国伊始,新学初兴,分水塘村即办起了新式学堂,废弃四书五经,一批有文化的青年走出山村。当时义乌人称“山头三才”的陈望道等3个大学生,其中两个分别是分水塘和先塘人,而陈望道是分水塘的骄傲。
望道故里缅怀英烈
陈望道的祖父是种蓼蓝加工靛青的农民,因工艺独到,邻近的靛农都将种植的蓼蓝投售给他家。陈家因之逐渐致富。陈望道的父亲深受没有文化之苦,决心培养子女上学,因此陈望道兄弟3人均大学毕业。其中陈望道与大弟留学日本,毕业于日本中央大学法科,获法学学士学位。
陈望道留学日本回国后,投身新文化运动。1920前,陈望道在自家柴棚里,翻译了一部“改变19世纪以后人类历史”的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作为陈望道的家乡人民,分水塘的村民为有这样一位伟人感到骄傲和自豪。
如今,位于分水塘村后部的陈望道的故居依然保存完好,并成为浙江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这座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为院落式的庭院建筑,一进五开间,左右厢房各二间,二层九间二廊,开间前檐有天井及花园,建筑面积294平方米。故居右角是陈家的柴屋,相传为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之处。陈望道故居陈列着他的生平事迹、照片和部分珍贵书籍,是让人们了解革命的绝好教材。
《乡村乐队》--王慧玲摄
作为陈望道的故乡,分水塘村一直重视对红色文化的保护和弘扬,不遗余力开发建设好陈望道故居,村里先后完成了对故居的修缮和提升,安排专门管理人员,负责解说、保洁等日常工作。同时,在文化礼堂内,新设了单独的陈望道陈列室,进一步延伸红色主题。分水塘村以陈望道故居为中心,拓展建设望道纪念馆、共产党宣誓台等平台,通过挖掘红色资源来弘扬红色文化,赋予陈望道故居新的生命和内涵,努力把分水塘打造成承载红色传统和革命精神的纪念地。
革命老区追忆往昔
不仅如此,分水塘村也是革命老区。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创建的金(华)义(乌)浦(江)兰(溪)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域,是抗日武装第八大队主要活动地区之一。当时先塘设有八大队的情报站。在反外侮争解放的斗争中,分水塘村民立下了汗马功劳。
据文化礼堂管理员陈洪海提供的资料显示:1942年5月中旬,日本侵略军发动浙赣战役,金义浦兰地区形势万分危急。鉴于金东义西根据地周围存在着众多部队,为了改善政治环境,中共金属地区特派员陈雨笠、中共义乌县特派员萧江(又名江征帆)决定在抗日的前提下,同这些部队建立起联合阵线和睦邻友好关系。征得吴山民的同意,于1942年12月上旬由吴山民出面,邀请浦江的洪邦基,义北的吴伟民、楼辉秀,金东的邢小显,聚会分水塘,共商抗日大计。吴山民在会上宣布了借八大队之名任意抢掠群众财物、绑票勒索甚至残害群众生命、勾结日伪钱南军三大队大队长刘文扬的罪状,说明了处决刘文扬是联防处履行自己的职权,对其执行纪律;强调各友邻部队应友好相处,共同抗日,一致对外。江征帆在发言中,宣传了共产党的抗日的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后,强调指出:“团结抗日,贵在真诚”。这次会议使与会各方消除了对第八大队的疑惧心理,为金东义西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现如今,分水塘正以发展红色旅游为依托,重新布局规划,力争建设成为集革命精神传承教育、红色文化休闲旅游、农家特色餐饮民宿为一体的新农村典范。正如分水塘的村歌所唱的:“金萧抗日八大队,草木皆兵驱虎狼。家乡的风,家乡的雨,合奏出英雄的篇章。振奋精神,走上新征程,山山水水沐浴着梦的芬芳。红土地啊绿家园……”